霸州市地处河北省中东部,位于京、津、 保三角地的中心。东临天津西青区,南临静海、文安,西临雄县,新城,北与固安、永清和安次区接壤。境域东西长57.36公里,南北宽26.44公里,届于北纬38。59’— 39。13’,东经116。15’— 116。55’, 霸州市幅员面积784平方公里,辖7镇(霸州镇、胜芳镇、信安镇、煎茶铺镇、南孟镇、堂二里镇、扬芬港镇)、5乡(岔河集乡、康仙庄乡、东杨庄乡、东段乡、王庄子乡)、一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两个办事处(城区办事处、辛章办事处),383个行政村(街),总人口57万。

  霸州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早在旧石器中期,就有人在这里生息繁衍,秦属广阳郡,汉属益昌县,五代后建置霸州,因建于霸水河畔而得名。宋朝时,霸州属河北路,领文安、大城二县。宋辽之际,霸州的益津关(今市区)、淤口关(今信安镇)和雄州的瓦桥关(今雄县城)作为南北交通咽喉,号称“三关”,成为北宋防御辽国的边防重镇。明洪武年间,属顺天府,领文安、大城、保定三县。雍正六年(1728年),霸州由直隶州降为散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霸州为霸县,由原属顺天府改属京兆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河北省属县。新中国成立后,霸州改属河北省天津专区管辖,1974年改属河北省廊坊地区管辖,1990年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

  霸州自古交通就比较发达。宋人称:“此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冀中之机枢”,史有“帝阙下临通万国,行人至此望燕山”的记载。现今霸州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京九铁路与津霸铁路、津保高速与即将建成的京开高速、106国道与112国道形成三个“黄金十字交叉”。市内设地方铁路专用线及货场,货物可直抵香港。保津高速公路从西向东贯穿全市,并于霸州镇、胜芳镇和扬芬港镇各设有一个出口。由霸州驱车至首都机场仅需1个多小时,至天津机场仅需50分钟。便捷的交通网络使霸州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开放以来,霸州市大力发展乡镇集体企业,实现了经济的第一次腾飞。河北省第一个亿元村、亿元镇都诞生在霸州。1993、1994年连续两年居河北省“十强”第四位,1993年被命名为全国明星县市,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进入90年代中后期,对乡镇集体企业进行改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霸州经济再上新台阶。2001年被评为全省“九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较好的十个县(市)之一, 2003、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市)。

    2007年,全市共完成GDP160.3亿元,增长19.5%;财政收入16.05亿元,增长5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分别增长24.4%和12.1%。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廊坊前列,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6亿元,增长12.2%;财政收入完成20.47亿元,增长13.3%;列统工业增加值完成103.43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6亿元,增长3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2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04元,增长11.86%。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020元和7900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1.2%。

   霸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曾有过众多的古遗址、古建筑等,如:益津关、霸台、六郎城遗址、胜芳文昌阁、淀祠行宫、信安龙泉寺、胜芳王家大院等,现今还有部分尚存。另外,霸州还有为数众多的古墓、石碑、石幢、石雕等;霸州文化馆、文物所征集并收藏了从旧石器中晚期至民国年间的各种珍贵文物四百余件,正是这些文物,谱写着霸州的历史,映照着霸州的沧桑。

  霸州民间工艺品多种多样,如:扎刻、剪纸、胜芳的花灯、王泊的玉石雕刻、王庄子的陶瓷彩绘、杨芬港的泥人、东段的镶嵌木画等。这些工艺品,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多种多样的结构,惟妙惟肖的形态,驰名中外。


  霸州正着力打造“四乡一镇”(“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胜芳古镇)的文化品牌。李少春纪念馆、李少春大剧院、市图书馆、益津书院等一大批具有霸州特色的文化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标志着霸州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这些景观将成为推介霸州、发展霸州的一个重要窗口。
  “戏曲之乡”是“以李少春纪念馆、李少春大剧院为依托,以分布全市的农民剧团为基础,以活跃城乡的票友戏迷为骨干,进一步组织全市的戏曲演出、交流、培训、比赛等文化活动,叫响‘月月唱大戏,村村有剧社’的品牌。”
 


  霸州市政府组织推出了“月月唱大戏”的活动,定为每月28日安排一场高水平、高层次文艺演出。目前,已有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山东京剧院、中国评剧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煤矿文工团、河北梆子剧院、河北省歌舞剧院等十几个省级及国家级文艺团体来霸州演出,先后来霸州演出的有杜近芳、梅葆玖、谭元寿、李世济、张学津、孙毓敏、孙明珠、叶少兰、李维康、耿其昌、赵葆秀、于魁智、李胜素、张建国、孟广禄、李宏图、杜镇杰、王蓉蓉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京剧舞台上的领军人物;有吴雁泽、郭颂、蒋大维等知名的歌唱家和国内知名的民族器乐演奏家,以及曲艺界的表演艺术家。
 


  霸州境内流传的剧种有京剧、河北梆子、昆曲、评剧、丝弦、秧歌、话剧等,霸州自古至今就有众多的戏班和剧社,曾有任敬三(1865~1939,著名丑角)、王维林(1841~1968,被誉为“锣王”)、李桂春(1885~1962,艺名小达子)、郭蓬莱(1859~1920,“铁嗓子”)、  白云鹏(1874 ~1952, 京韵大鼓演员)等一大批艺术家的出现。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业余剧团纷纷争鲜斗艳,业余文艺舞台进一步繁荣。现今全市383个村街共有57个京、评、梆子业余剧团,剧团人数达800多人,极大地丰富了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

 

   “翰墨之乡”是按照霸州“十一五”规划要求,霸州将以益津书院为依托,以近千名书画爱好者为基础,以五十余名省级以上书画协会会员为骨干,定期举办书画笔会,定期组织名品拍卖,定期进行艺术交流、定期邀请名家讲座,促进霸州书画艺术与京津乃至全国书画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打响“翰墨之乡”品牌。

 


 

         “词赋之乡”是以诗词协会和谷风诗社为依托,以百余名协会会员和诗词创作爱好者为骨干,扩大创作队伍,加强创作氛围,出版诗词集刊,叫响“词赋之乡”品牌。

 


 

   “温泉之乡”是充分开发利用独特的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温泉旅游开发,把温泉旅游与现代旅游文化有机地融合,形成旅游、会展、商务、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格局,叫响“温泉之乡”品牌。

 


 

  “胜芳古镇”有着“三座桥”、“三宗宝”、穿心河和以张、王两家大院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加上众多的百年老号、特有的民间花会艺术和饮食文化、生活习俗,形成了贯通南北、融汇中西的北方古镇风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霸州将按照“置身沿海、对接京津、抢抓机遇、迅速崛起”的总体要求和“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坚定落实“1234”发展方略,即:“一个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定位”(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旅游业的产业发展定位和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城市定位)、“三大目标”(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霸州的目标定位)、“四大战略”(工业立市,民营壮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的战略)。全力构筑“百亿霸州”的产业支撑、项目支撑、环境支撑、人才支撑、文化支撑、社会支撑,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霸州市依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看大戏、赏书画、咏诗词、泡温泉、游古镇”已成为寻常百姓的时尚休闲活动,霸州也成为京津冀都市圈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产业聚集地。
    在十一五期间,霸州连续跻身全省“十强”县(市),先后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城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先进市、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全省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先进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霸州注重用文化支撑和引领县域发展,深化文化研究,拓展文化领域,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加强文化保护,挖掘文化资源,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4项。搭建文化平台,提升承载能力,引进了国家画院、河北画院创展基地,国家京剧展演基地,组建了全国县级唯一的乒超联赛俱乐部,建设了李少春大剧院、益津书院、华夏民间收藏馆等18处精品文化工程,4处景点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自行车博物馆成为省内唯一的“国字头”博物馆。构建了“十大文化体系”,建设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扎实打造“四乡一镇”,成功举办三届文化艺术节,叫响了“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天天办画展”等特色品牌。现代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承办乒超联赛等国家级文体赛展50余次。以国际温泉公园为龙头,引进了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出了6条文化旅游线路,各景区已被纳入京津冀名胜风景休闲年票,并成为“中国环渤海旅游运营商战战略联盟”理事单位。